德育天地
教學科研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健康教育專欄】依法防控 科學預防新冠肺炎
貫徹《傳染病防治法》依法防控
一、《傳染病防治法》立法目的
《傳染病防治法》1989年9月1日起施行,2004年、2013年經過兩次修訂。以法律形式明確公民、社會組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責任,保障傳染病防治工作依法進行,為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提供法治保障。
二、法定傳染病種類和防治方針原則
1.傳染病防治方針和原則: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的原則。
2.傳染病分類
(1)目前我國共有39種法定傳染病,甲類(2種,即鼠疫、霍亂)、乙類(26種)和丙類(11種),共39種。
(2)《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傳染病防治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乙類甲管)。
3.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為法定傳染病,實施“乙類管理、甲類防控”的法律依據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四條規定,基于對其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征等特點的認識,經國務院批準同意,國家衛健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納入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認識新型冠狀肺炎 科學預防
一、科學命名
2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 與此同時,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聲明,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前者為疾病名,后者為引起這種疾病的病毒名。反對污名化。
二、典型癥狀
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
本病潛伏期一般為3~7天,最長不超過14天。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癥狀。重癥病例多在1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多在1周后恢復。
三、傳播途徑
1.呼吸道飛沫傳播 ?肺里邊的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傳到空氣中,如果有人和患者密切接觸,可以傳到對方的呼吸道中得病。
2.接觸傳播 ?接觸傳播主要是由于飛沫掉到桌子、椅子、門、門把手,其他人摸到了被污染的物品,手又碰到了嘴、眼睛、鼻子,這便是接觸性傳染。
四、干預和治療
1.一旦發現病人,盡量不要和其接觸
2. 需要切斷傳播途徑,戴口罩,避免飛沫傳播,要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要盡可能把周邊能接觸的物品進行相關消毒,使得病毒被滅活
3.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保證營養豐富,多喝水,注意作息的時間,要早睡早起。要適當運動,每天盡量進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運動,提高一定心肺功能
4.保持室內的通風,一般每天要通風3-5次,每次要15-20分鐘
5.吃飯前、大小便后勤洗手
?????四川省簡陽中學
?????2020年3月17日
?